top of page
Search

二二八與台灣人的集體記憶

Updated: Mar 1

以身體閱讀場域



2013年開始這個創作計劃,起因很純粹。身體與場域的關聯密不可分,場域的政治社會文化因素,直接的影響身體的狀態。


身體如何去感應與感知,回應互動,與辨識場域,如何和場域成為一個系統。都是一個連續性的課題。


相對的,身體對於場域的回應,也是一種投射。


失去記憶,或是反其道而行的回應。其實也是對於場域過往所發生的事情,產生另一種回應。


「懂的笑,就不會哭了。」我發覺台灣人在面對自身的歷史,是無能為力的。


二二八,與隨之而來的戒嚴時期,本身是一個創傷經驗。這些經驗伴隨著近幾年中國共產黨政府的各式灰色地帶作戰;台灣人的PTSD,創傷經驗之下,部分人選擇遺忘、部分人選擇正視、店家選擇去脈絡的舉辦活動等。


我們其實很痛苦。


這片土地,經歷太多事情,持續不斷的被殖民經驗,更別說台灣本身的風災、地震等地理環境因素。讓台灣人成為一個生命共同體。


我過往似乎也在雙親身上,也辨識到對於事情的理解上的差異。同一件事情,兩人有截然不同的理解與面對方式。


因故,其實如何去面對一個歷史事件,或許尊重個體如何面對,與回應;是一個命運共同體,需要去共伴,與成長的。


同在2013年在非營利組織工作時(綠盟的廢核講師),一直覺得政府扮演的角色,應該成為一個討論與互動的平台,讓支持核電與反對核電的民眾,有一個討論的空間。而非專斷的決定使用某些特定的發電方式。是的,當時是馬英九執政時期。


今天是二二八。


我記得多年前,想到台灣當時經歷的事,悲從中來。


今日,我選擇靜默與思考。以此紀念那些逝去生命的人們。


「緬懷」,此字深刻、且沈重。



 
 
 

Recent Posts

See All
一個女人就此誕生,一個「人」就此誕生。

一個女人就此誕生,一個「人」就此誕生。 寫在前言。在五月六號時,想把這幾日的心得記下,直至今日打掃家中反覆思考並決心書寫下。(文長) 作為一個身體感受比他人還要多上幾倍的非常人種,在成長過程中總是糾結萬份。直到長大,才能透過創作,把這一部份的敏感與感知卸下與轉化。2016年...

 
 
 
那些遠遠近近的書寫 - 2016

20160330 在開往象山的捷運上,我突然覺得一陣暈眩。厭倦晚餐桌旁的中年男子敘述近期兇殺案樣貌與聲調,鄰桌突然出現一對新手父母與兩歲嬰兒,近日感冒的我移開身軀在咳嗽時撇頭。 於是街頭仍佔據乞討男子與他的黑狗,一份五塊錢的報紙攤販,味道比口味更香的雞蛋糕。記得那年認識不久...

 
 
 

Comments


© 2019 by Kuo Ying Hsiu.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.com

bottom of page